五黃六月,麥田泛起層層金色波浪,挺拔的麥穗,在驕陽熱烈的撫慰下,虔誠地低下沉甸甸的頭。這時節,鄉野的天空上,飄蕩著泥土的芬芳摻雜著麥子的清香。
又是一年麥梢黃。中原大地作為中國小麥的豐腴之倉,正是開鐮時節,也是農戶最忙的時候。每年這個時候,妻子總是要回娘家看望爹娘的。今年由于工作忙走不開,妻子只好給娘打了電話?!胞溕尹S,女看娘”這一習俗在西北、中原等不少地方延續著。
為什么麥梢黃時,女兒要回家看娘親?
這有兩層意思。其一,盡孝德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孝字當先。舊時,五六月正是農家青黃不接的時候,“年好過春難熬”,去年的陳糧已吃得差不多,田里新小麥還沒入缸。此時,女兒牽掛爹娘糧夠不夠吃,田里麥子的長勢可好。所以,女兒便要和丈夫回娘家看看。婆家富裕的,小兩口通常要帶點心、茶、花饃等禮物回娘家。婆家不富裕,禮物就簡單些,但花饃是不可少的。因為,有了饃,爹娘就不至于挨餓。
其二,去幫忙。在中原地區這一禮儀也叫看忙。那年月,收麥的方式通常是用鐮刀割,用架子車拉到場地里晾曬,用牛馬拉石磙碾壓,然后借風揚場……件件都是累活?!胞準煲簧巍?,遇到雨天,雨打小麥會倒伏發芽,起了大風會將熟透的麥粒吹落地上。所以,莊稼人把夏收叫“龍口奪糧”,是人與老天在搶收?!胞溕尹S,女看娘”,就是閨女回娘家,看爹娘家的麥子熟了沒有,如果麥子熟了,就要幫著收麥子,這也是為什么女兒要帶著丈夫一起“看麥梢黃”的緣由,麥收可是重體力活兒。當然,樸實的鄉鄰親戚,也會看誰家的小麥先熟,就一起來幫誰家收割。如果在碾場時遇到了大雨,不論男女老少,都會拿起掃把、木锨跑來幫忙,把攤在場上的麥子快速收攏起來,這叫搶場。我少年時,參與過幾次搶場,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:天空雷聲滾滾,豆大的雨滴打在臉上,人們揮舞著手里的工具,場面十分緊張。一年的辛苦,怎能眼看著收獲的糧食白白讓雨淋了。
夏收忙完,娘要回訪女兒家,主要是看親家,中原人稱看忙罷。娘家備的禮物除茶、點心外,不可缺少的是用新打的麥子粉蒸的曲蓮,這是一種花饃,在圓圓的饃中留個洞,再在洞的四周點上紅紅的顏色,寓意生活團圓美滿。女看娘,娘看女,是一種禮儀,也是親家間溝通親情,相互關心的一種方式。
如今,新農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女兒再不用擔心娘的溫飽;麥收都用收割機,一眨眼的工夫,麥粒便如水流入機器;碾麥場已經消失,木锨等工具也成了古董,即便是下雨,也不用再去搶場了。然而,“麥梢黃,女看娘”的習俗依然延續著。這是愛的禮儀,年復一年,連接起人與土地相互依存的關系,體現著莊稼人勞作的辛苦與溫暖。(楊延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