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uby id="5pf3r"></ruby>

    <noframes id="5pf3r"><address id="5pf3r"><listing id="5pf3r"></listing></address>

    <noframes id="5pf3r">

      <form id="5pf3r"></form>
        <noframes id="5pf3r">

            首頁> 宣傳教育> 廉政文化> 文化>
            記憶 | 木棉紅遍英雄城
            來源: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     發布時間:2022年07月18日 10:27:29     

            木棉樹,被譽為英雄樹;木棉花,被贊為英雄花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木棉花被廣州市政府確定為市花。每年仲春時節,木棉花怒放,珠江兩岸被渲染得紅紅火火。

            前不久,我到廣州采訪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先驅、首屆中央監委候補委員阮嘯仙的后人,正趕上木棉樹的花期。對我來說,這既是一次美麗的邂逅,也是一次深刻的回憶。

            二十多年前,我曾在廣州工作生活過。第一次見木棉花開,便被它的艷麗俘獲。每一朵都有五片帶有強勁曲線的花瓣,黃色花蕊粗壯又不失內斂,就像點燃的火苗。怒放時,一樹橙紅,萬蕊競芳,碩大的花瓣好似壯士風骨,酡紅的色彩就像英雄的鮮血。我想,這或許就是木棉樹被稱為英雄樹的緣由吧。

            廣東革命史,半部在廣州。廣州是一座具有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,近代以來許多歷史性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,比如辛亥革命、廣州起義等,涌現出一大批英雄志士。張太雷、惲代英、彭湃、葉挺、阮嘯仙……還有著名的“刑場上的婚禮”,周文雍和陳鐵軍兩位烈士,更是以革命浪漫主義的精神寫就了悲壯動人的詩篇。

            阮嘯仙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之一,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,大革命時期的著名農民運動領袖,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。1935年3月6日,阮嘯仙領導的贛南省委機關部隊被敵圍困,突圍戰斗中他不幸壯烈犧牲,時年38歲。

            阮嘯仙犧牲的時候,正是家鄉木棉花昂首綻放的季節。嶺南大地,漫山遍野,就像一束束火炬,燃燒著英雄之熱血。

            “卻是南中春色別,滿城都是木棉花?!蹦久藁ò∮⑿刍?,烈士倒在哪里,木棉花就在哪里綻放,星星點點,遍布嶺南。為了新中國,英勇的南粵兒女赴湯蹈火,前赴后繼,以熱血化甘露,用生命換黎明,以血肉之軀賦予了雄奇的木棉樹新的內涵。

            阮士君兒時經常聽人講起曾祖父阮嘯仙的故事,大家都說阮嘯仙就像英雄的木棉花,為中國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。當時阮士君對“英雄”“革命”這些字眼還不太理解,只知道自己是烈士的后代。

            阮嘯仙出生在廣東河源下屯村,從小就立下“揮筆落下如云煙,意志堅強可敵天”的志向,“樹對門生若要求名須苦楝,鵠朝長空這樣懷志堪棟材”的抱負,“堅忍卓絕為吾人本色,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”的壯志。

            在阮士君心里,曾祖父的革命生涯雖然短暫,但始終堅守著忠誠和初心。在阮嘯仙的故事中,讓阮士君印象很深的一件事,是在革命低潮的時候,阮嘯仙奉命秘密轉移到香港,負責農運領導工作,其間阮嘯仙經常對同志們說:“革命處于低潮,仍要充滿對革命勝利的信心。哪怕是最困難的時候,仍要與黨保持一致?!?/span>

            阮嘯仙早年離家,后人對他的印象就是僅有的幾張老照片。其中一張是阮嘯仙伏案工作的場景。那時,他已身患重疾,人很消瘦,但依然精神。一身西裝,一副眼鏡,像個紳士。就是這樣一個性情溫和之人,工作中卻是那么嚴厲。

            1934年6月,中央蘇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節省運動。阮嘯仙組織人員對福建省蘇維埃政府預決算審計時發現,他們不但沒有節省,還超支很多。面對問題,不是積極整改,還找各種理由進行辯解。阮嘯仙了解情況后非常生氣:“蘇維埃政府絕不允許這樣的官僚主義存在!”他立即給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負責同志寫了一份信,措辭相當嚴厲。

            “這顯然是不成理由的理由,正是一幅浪費的畫圖”,這充分暴露了一些同志“自己對蘇維埃、對中央命令采取不尊重態度!”“當著‘死亡或者勝利’的決戰關頭,我們沒有時間找別的話向省蘇(省蘇維埃政府)說了,只有把‘節省每一個錢,為著戰爭,爭取前線上的勝利’提到省蘇面前!”這封信發表在當時的《紅色中華》報上,在中央蘇區引起極大震動。他的浩然正氣,在中央蘇區樹起一面“經濟衛士”的旗幟。

            每每講起這件事,阮士君都說對自己影響很深。2009年,阮士君考入審計署廣州特派辦,繼承了祖輩的“老本行”。不論在單位還是在生活中,很少有人知道他是阮嘯仙的曾孫。阮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,不主動提及自己是烈士的后人。在同事眼里,阮士君為人謙和,做事踏實,繼承了祖輩的忠誠品質、嚴謹作風,還有對審計監督事業的執著和熱愛。

            第一次見到阮士君,我驚呆了。對比阮嘯仙的舊照,他們祖孫倆長得實在太像了。不論模樣、神態,還是表情?;蛟S正是這份融入血脈的遺傳因子,時時激勵著阮士君,要像曾祖父那樣,在黨的監督事業中勇于擔當,敢于綻放。

            他是這樣想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有一次,參加某省醫保審計項目。隨著核查深入,一個存在疑點的企業托人說情,希望能高抬貴手,被阮士君嚴詞拒絕。軟的不行,就來硬的,對方幾次把恐嚇電話打進阮士君辦公室。沒想到,阮士君毫不畏懼,一邊周旋一邊組織人員連夜封存證據,將重要資料轉運回單位。后來,又和同事連續熬了幾個大夜,分析數據,篩查疑點,最終發現了多家藥品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、偷逃稅款并推高藥品價格的重大線索。

            那天一早,當阮士君和同事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辦公樓,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??粗放砸粯錁渑诺哪久藁?,多像戰友臉上久違的笑容??!

            說到阮嘯仙,還有一個人要提,他就是廣東省河源市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陳其明。在當地,陳其明可是研究阮嘯仙最執著最權威的專家。

            陳其明是贛南人,老家距離阮嘯仙犧牲的江西信豐安西鎮不遠。那年,陳其明在地委黨史辦工作,經常整理一些中央蘇區和贛南的地方黨史資料,對阮嘯仙的革命事跡了解不少。贛南盛產紅杜鵑,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烈士,當年鄉親們在山上種了很多。每到春天,漫山遍野的映山紅,他們也總期待一個場景:“若要盼得喲紅軍來,嶺上開遍喲映山紅……”陳其明有個心愿,一定要去阮嘯仙家鄉看看,看看那同樣火紅的木棉花。

            或許是機緣巧合。1993年10月,陳其明被交流到河源工作,是與阮嘯仙冥冥之中的緣分吧。從那時起,研究阮嘯仙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。有一次,為了佐證阮嘯仙一個化名,他幾次輾轉來到河北省檔案館。經過查閱大量資料,最終證實“石恪”即是“王宏”,“王宏”就是阮嘯仙。這次探尋之旅,還意外發現了阮嘯仙在河北脫險的一段故事,給英雄的史冊又增添了一抹色彩。

            從紅杜鵑到紅木棉,從韶華青絲到兩鬢斑白,陳其明把阮嘯仙生平研究當作一項事業,先后出版《阮嘯仙》《阮嘯仙紀事》等多部專著。在他的努力下,訂正了阮嘯仙的出生時間、是否擔任過中央委員、具體犧牲地點等一些反映阮嘯仙生平的錯誤,維護了歷史的真實性和嚴肅性。2020年7月,陳其明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,有了更多精力,除潛心研究、著書立說,還拿出更多時間把紅色故事帶到機關、院校、社區,讓人們了解河源紅色歷史,讓英雄精神發揚光大。

            參天木棉,必有其根;懷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在陳其明看來,這么多年都是阮嘯仙一心向黨、志存高遠、開拓進取、顧全大局的精神激勵著自己,不敢懈怠,奮力向前。

            幾樹半天紅似染,居人云是木棉花。采訪結束,我和阮士君一起來到河源市革命烈士紀念館。院子里,高大的紅木棉煥發出勃勃生機,金燦燦的陽光透過樹枝縫隙,灑落在木棉花上,美若云霞。佇立在英雄阮嘯仙的雕像前,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。

            木棉盛花期,它的樹冠上幾乎看不到葉子,只有簇擁的花朵在爭奇斗艷?;▋哼呴_邊落,邊落邊開,待花瓣凋落,剩下的只有葉茂枝繁。再說那樹干,也很特別,一棵棵都是那么高大挺拔,直插云霄,就像氣宇軒昂的脊梁,頂天立地、無所畏懼。

            多少苦難、多少犧牲,莊嚴的旗幟上浸透著革命人的鮮血。多少奮斗、多少熱血,革命精神滋養著中華大地,托舉著未來希望。

            時光似水流淌,木棉花開花謝。那抹鮮紅愈加清晰,永不褪色。(孫現富)


            中共西藏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 西藏自治區監察委員會 版權所有

            備案/許可證編號:藏ICP備14000034號-1

           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27號

            日本人妻被黑人尾随入室
              <ruby id="5pf3r"></ruby>

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5pf3r"><address id="5pf3r"><listing id="5pf3r"></listing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5pf3r">

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5pf3r"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5pf3r">